- 相關推薦
抗菌藥物新劑型的探究
本文就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對近年來研制和出現(xiàn)的藥物新劑型及同類藥物中的優(yōu)勢劑型做一綜述,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及新劑型的研發(fā)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抗菌藥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但近年來的濫用對其新劑型的研發(f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降低細菌耐藥率,滿足臨床需求,提高治療效果,臨床上老藥新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新的制劑不斷涌現(xiàn),本文列舉了近幾年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幾類抗菌藥物,綜述了這幾類藥物的新劑型研制及一些臨床優(yōu)勢劑型的研究,為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及新劑型的研發(fā)提供參考。
關鍵詞:抗菌藥物;新劑型
目前全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許多醫(yī)師覺得常規(guī)的用法用量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1],為此,出現(xiàn)了超常規(guī)用藥的現(xiàn)象,包括改變藥物的劑型、給藥途徑和用法用量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而具有新化學結構的抗菌藥物的發(fā)現(xiàn)越來越困難。此背景下,新輔料、新劑型、新理論的不斷涌現(xiàn),極大得促進了藥物新劑型的完善,這些新劑型顯示出了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減少用藥次數(shù),方便服藥等方面的優(yōu)勢。
1、 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
時間依賴性抗生素的特點是當4×MIC時,MIC和PAE已達最大值,即殺菌濃度達到了飽和,再增加血藥濃度,其殺菌作用不再增加。該類藥物無首次接觸時間,當濃度低于MIC時,不能抑制細菌生長,≥MIC時可有效的殺滅細菌。即殺菌活性取決于T>MIC值,T>MIC值=超過MIC的時間+藥物的PAE時間+40%~50%有效血藥濃度時間。屬于此類型的藥物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林可霉素類等[2]。
1.1青霉素類 阿莫西林三時相脈沖膠囊 阿莫西林作為青霉素類的代表,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臨床上應用頗為廣泛,但由于其口服給藥頻繁,需要4次/d給藥,患者常常發(fā)生漏服現(xiàn)象,從而導致其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抗菌療效大打折扣。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MIC的時間百分比至少在40%~50%時,才可能產(chǎn)生最優(yōu)化的療效和最低的細菌耐藥性;谶@種情況,許秋閣等設計了由阿莫西林速釋微丸和EudragitL-30D-55包衣的微丸和EudragitLS100包衣微丸按一定比例組成研制出了阿莫西林三時相脈沖膠囊,使其在6~8h內(nèi)脈沖釋放抗生素3次[2],有藥物的不同包衣微丸組合而成的1次/d的膠囊制劑,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高效率的脈沖釋放,達到了較好控制其敏感菌感染的效果,增加了藥物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抗菌療效。
1.2頭孢菌素類 頭孢拉定分散片 頭孢拉定是一代頭孢菌素中的佼佼者,其抗菌譜廣、不良反應輕微、價格適中,使用方便,已成為臨床應用最廣的一線用藥,但近年來靜脈給藥導致血尿的不良反應報告屢見不鮮,而目前市場上口服劑型,包括普通片劑和膠囊的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點,而且不適于兒童口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開發(fā)了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勻的粘性懸液的水分散片,頭孢拉定分散片集膠囊劑、混懸劑劑型的優(yōu)點于一身,具有溶出速度快、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不僅適用于吞咽困難和長時間在外工作不能取水的成年患者,而且因為口感頗佳適用于兒童,是切合臨床需要的合理劑型[3]。
2、 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
濃度依賴性抗生素的特點是當血藥濃度超過MIC甚至達到8~10倍MIC時,可以達到最大的殺菌效應,即抗菌效應取決于峰濃度Cmax,,該類藥物有首次接觸時間,有較長的PAE,給藥的關鍵是劑量,給要間隔也趨于1次/d給藥。屬于此種類型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兩性霉素B等。
左氧氟沙星脂質(zhì)體 左氧氟沙星為氧氟沙星的左旋體,是真正發(fā)揮抗菌作用的有效物質(zhì),對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腸道感染都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其對骨骼的硬性及對腎臟的損害,使其臨床應用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有研究證實喹諾酮類注射劑型較其它劑型更容易引發(fā)不良反應,是導致退藥的重要原因。左氧氟沙星脂質(zhì)體可以使藥物更好的濃集于靶向部位,Zhang等采用硫酸銨梯度法,獲得包封率高達86.23%的粒徑大于5um的肺靶向脂質(zhì)體,以左氧氟沙星溶液為對照,對左氧氟沙星脂質(zhì)體進行了體內(nèi)藥動學和組織分布動力學的研究,結果表明,與溶液相比,脂質(zhì)體的藥動學發(fā)生了變化。平均滯留時間(MRT)、t1/2β、表觀分布容積有所增加,以相對攝取率(Re)、相對靶向效率、峰濃度比(Ce)等靶向性參數(shù)為指標對肺的靶向性進行了評價,左氧氟沙星脂質(zhì)體的肺靶向性大大提高,在心、腎中的分布有所下降,有利于降低心、腎部位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由此可以得出將抗生素制成大粒徑的脂質(zhì)體,如粒徑大于5μm的脂質(zhì)體易被肺毛細血管截留,可以實現(xiàn)在肺部的蓄積,提高其在肺部的抗菌活性。
3、 結語
對于抗菌藥物的療效,可以從抗菌藥物的藥動學出發(fā),根據(jù)抗菌藥物的類型,設計出合理的劑型或給藥方法,提高抗菌療效,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可以考慮緩釋、控釋技術,減少患者的給藥次數(shù),并考慮如何掩蓋口服藥物的不良氣味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近年來,隨著脂質(zhì)體、納米粒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抗菌藥物的新的革命。但新的技術新的劑型的安全性有待進一步去考證。
參考文獻:
[1]趙常軍,賈東崗,雷招寶.超說明書用藥的現(xiàn)狀、危害性及對策[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8):984-986
[2]許秋閣.阿莫西林三時相脈沖膠囊的研制[D].河南大學,2011.
[3]王琛琛.頭孢拉定分散片的劑型優(yōu)勢[J].上海醫(yī)藥,2010,31(3):129-130.
【抗菌藥物新劑型的探究】相關文章:
抗菌藥物配合驅(qū)蟲藥物聯(lián)合給藥對冬季山羊驅(qū)蟲效果10-05
探究靜脈藥物治療安全性09-30
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工作總結02-04
抗菌藥物使用的行政管理路徑論文10-09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工作總結12-23
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優(yōu)秀專項整治活動方案范文10-13
院門診抗菌藥物使用及用藥合理性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