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探究教育論文
【摘要】語言、文化和社會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而語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播工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對于語言的學習和進行跨文化交際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著重從習語、日常生活用語、顏色及宗教幾個方面探討在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現象。
【關鍵詞】語言;文化;
差異隨著國力的日益強盛,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中國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因此中外文化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就使得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在理解時,遇到的障礙并非語言知識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異導致的。
1了解文化差異的必要性
語言和文化二者密不可分。文化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稱,是在一個社會漫長的形成演變中產生和發(fā)展的產物;而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播工具。因此要真正學會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體現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此語言的精髓。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滲透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把握。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跨文化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有幫助的。由于中、西方國家在文化教育、社會生活以及風土人情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對于受中國文化教育成長的學生來說,了解西方國家風情和文化背景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更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和外延,有助于對句子的理解起到預測作用和提高對全文的理解。
2文化差異的表現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只有在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交流,不至于引起歧義和造成尷尬。同時也有助于更好的把我們中國幾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反向輸入西方國家,讓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在世界綻放。
2.1習語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習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產物,它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體現一個民族的語言魅力。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有些習語和字面意思是不能一一對應的。想要恰當地運用這些習語,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如:awillinghorse老黃牛;talkhorse吹牛;eatlikeahorse食量大如牛等,為什么英文用“horse”表示,而中文卻翻譯成“牛”呢?這是因為由于英國早年用馬來耕地,而中國屬內陸地區(qū)用牛耕地較為普遍。但這兩種動物都是“勤懇”、“任勞任怨”、“有力”的`代名詞。如果不了解文化差異很容易翻譯錯誤。又如:在中國人眼中,可以用狗來形容的人一般都是貶義的,“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而西方人認為“狗”象征著忠誠、可靠,代表友誼和伙伴。如:aluckdog指的是一個幸運的人;說某人水性好為awetdog;;topdog指要人或大亨;形容某人非常高興可以說adogwithtwofails;人言可畏稱之為givedognameandhanghim;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helpalamedogoverastile與中文中的痛打落水狗意境截然相反,說的是幫助出在困難中的人。因此正確理解不同國家對“狗”的認識就十分重要,不然會造成誤會。
2.2日常生活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
。1)打招呼:中國人見到朋友時,總是很親切的說“您吃了嗎?”,但是要是同樣的話要是對一位外國朋友說,他會以為你要邀請他去吃飯,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在講英語的國家,談天氣是很保險的搭話方式,如:——Lovelyweather,isn’tit?又如:中國人也喜歡用“去哪啊?”打招呼,如果和你的外國朋友說“Whereareyougoing?”大部分人會不太高興,有甚者會說“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著嗎?)”。
。2)稱謂:在中國一般見到長輩、領導時都要用尊稱。如:“爺爺”、“三大爺”、“王局長”等。而在說英語的國家里,一般直接稱呼對方名字,甚至有時第一次見面的人也是這樣做,這種稱呼無關輩分只是一種稱呼習慣。我們在介紹時經常會聽到“Iamverygladtointroducetoyou,ProfessorWang,presidentofNankaiUniversity.”但是很少聽到講英語的人稱別人“BureauDirectorWhite”(懷特局長)。至于中國人說的“姑姑”、“嬸嬸”、“舅媽”等,在英語中一個“aunt”就都包括了。
。3)禁忌話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最明顯的禁忌話題要數“Howoldareyou?”。對于中國人來講可能覺得很正常,可是對于說英語的國家人來講他們更注重“個人隱私”,因此多半情況下,他們會告訴你“It’sasecret.”
2.3顏色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對待顏色的不同觀點也是凸現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如:“紅”被中國人富于了吉祥如意、喜慶、歡樂、自豪之意。successineveryfield滿堂紅;getofftoagoodstart開門紅;weddingsandfunerals紅白喜事等。而在英語中的“red”則多與災難、狂熱、憤怒等意義有關。像:redruin火災;redlight危險信號;redhanded雙手占滿鮮血的;seered暴怒等,都無法與中文的褒義詞相聯系。又如:“黃”在中國歷史上是至高無上的顏色,代表皇權是權力的象征,曾一度是皇家專用顏色。beacclaimedemperor黃袍加身;aluckday黃道吉日等。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黃”又帶有下流、淫穢、色情等貶義色彩。相對應的英文卻和“yellow”沒有任何關系。中文常帶有庸俗色情內容的“黃書”、“黃電影”不能直譯成“yellowbook”、“yellowmovies”而應譯成“filthybook”、“pornographicmovies”。
2.4宗教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在多方面但是宗教信仰的差異是最為突出的,也是最鮮明的。英文有關宗教的習語更多來自于《圣經》。如:猶大是耶穌的門徒,但是卻出賣了耶穌,以致耶穌受難,因此則由相關習語Judas’kiss猶大之吻(比喻出賣朋友);doubtingThomas(不輕信他人的人)。又如:亞當和夏娃是上帝最先造出的兩個人,他們生活在伊甸園里,后來因為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根據這個故事產生了大量的習語。如:oldAdam(人類的始祖,也指人類最初的罪惡本性);theappleofone’seye(掌上明珠);man’sapple(男人的喉結)等。
語言和文化要統(tǒng)一起來看,不能割裂的對待。而目前在我國英語教學中這種割裂現象比較明顯。在教學過程中重語言,輕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需要英語教師轉變觀念,在重視聽、說、讀、寫、譯的同時加強文化滲透,從而使我國的英語教學更符合社會的需求,世界的需要,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杰出人才。
參考文獻
[1]戌林海.翻譯與文化背景知識.外語教學與研究.
[2]張蓉.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滲透.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3]羅明燕.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策略.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4]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在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探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英語教學旅游管理教育探究論文09-27
談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論文11-07
探究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23
人文教育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2-28
情感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2-08
教育游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論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