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析后現代主義史學與傳統(tǒng)史學論文
后現代主義這一詞語的出現可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斯蒂文.貝斯特與道格拉斯. 凱爾納認為這一詞語早在1870年就有學者使用了。20世紀70年代以后,后現代主義對西方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傳統(tǒng)史學研究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有章可循的方面,其更注重理性和規(guī)律,認為歷史都是可以被人們認知的。后現代主義史家質疑歷史進步論與理性,將研究的視野轉向人們的私人和日常生活,從微觀層次上挖掘歷史。
1 傳統(tǒng)史學的背景和特征
19 世紀的西方史學發(fā)展異彩紛呈,在眾多的歷史學流派中以蘭克為代表的客觀主義史學最為顯著。客觀主義史學稱雄西方史壇近百年,20世紀人們提到傳統(tǒng)史學時,往往指的是客觀主義史學,客觀主義史學又稱蘭克史學。以蘭克為主的客觀主義史學對史料的準確性的要求非常嚴格,要了解歷史的真相只能求助于對歷史事件有過準確記載的歷史資料。原本歷史學的研究突出了時間的順序與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通過歷史的描述,原來關系不大的事件都被巧妙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演變過程。后現代主義史家認為歷史是復雜和多樣的。
2 后現代主義史學和傳統(tǒng)史學
2. 1 對歷史客觀性的不同認識。后現代主義史家認為: 歷史不具有客觀性,客觀的歷史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歷史認識不可能達到真正客觀,對于同一個歷史對象的認識是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在后現代主義者看來,要找到歷史事實必須借助于文字、符號和文字信息,經過歷史學家的分析、判斷、想象才能體現出來,即通過舊的文本形成新的文本,因此在文本的意義上,新的歷史作品與史料并無區(qū)別,無法通過檢驗史料來判斷史學的真?zhèn)巍O鄬χ髁x史學還在著力于區(qū)分史料與史實的區(qū)別,而后現代主義史學根本就不承認這一區(qū)別,認為無論史料還是史實,都不過是不同的文本!笔妨献鳛檫B接歷史事實與歷史認識的中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史料,歷史研究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 2 文史不分家。后現代主義史家認為歷史學與文學、藝術學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因為歷史學家在著述過程中為了很好的說明問題,會想方設法的運用各種藝術性的修辭,達到讓讀者樂于接受的目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滲進了作者的主觀構想。伊格爾斯說過: “歷史與自然科學截然不同,從未與文學的思考方式完全分開,但是歷史具有可靠的知識。不管歷史科學的前途如何從哲學上懷疑,歷史專業(yè)化和尋求科學的嚴密性在20 世紀都是不會被顛覆的!
2. 3 從公眾史學到微觀史學。后現代主義史家將其目光轉向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人的情感世界,在內容上,微觀史學家著重研究個人或小群體范圍內的文化生活。以便揭示某種以往文化的特點。微觀史學寫作存在這樣的特點,傳統(tǒng)史學偏重經濟史、政治史、社會史,而微觀史學偏重于人的思想和心態(tài)!拔⒂^史學并不是否定先前的歷史學,而是對它的一種補充,微觀史學家為研究過去的歷史增添了一種具體感!彪S著微觀史的興起和發(fā)展,反應這方面的各種不同體裁的史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人們的視野中。金茲伯格的《奶酪與蛆蟲—一個16 世紀磨坊主的精神世界》等,它們從另一個側面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挖掘來反映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問題。
2. 4 對傳統(tǒng)闡釋學的顛覆。傳統(tǒng)西方闡釋學認為文本是作者表達原意、闡釋歷史的表現形式,讀者通過閱讀文本,從而達到了解和領會作者意圖,每個讀者在閱讀之前腦子不是空白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意理解和解讀文本的信息,因此,作者、文本、讀者之間的位置就被顛倒過來了,原來作者占有主體地位,讀者必須對作者尊敬; 而在后現代主義者看來,作者在完成其著述后就消失了,史家研究歷史就是為了還歷史一個真實,而這個過程是要通過史家不斷去認知的。
3 反思
后現代主義史學否定自啟蒙運動以來一直奉為圭臬的人文的、自由的、理性的尺度,懷疑客觀知識的可能性,拒絕承認真理的存在。它引起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伊格爾斯認為: “后現代主義的挑戰(zhàn),其意義并不在于歷史學的研究,而在于更加精深的辯論!睂τ谑穼W界而言,由于后現代主義者強調一切都是相對的,它促使史學家在研究歷史時,更加重視對史料的鑒別和判斷,盡量做到客觀公正; 后現代主義史學讓史家認識到了歷史認識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以及歷史學家自身的主觀性,在做歷史研究的時候,盡量避免史家的偏見?傊还軅鹘y(tǒng)史家還是后現代主義史家,他們都是歷史學發(fā)展的傳承者,對于史學的發(fā)展很有必要。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傳統(tǒng)史學的方法與手段,辯證的看待后現代主義史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促進史學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分析后現代主義史學與傳統(tǒng)史學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經濟史學萌芽的分析與探討論文10-11
國族、種族意識糾結下的《新史學》分析論文10-10
歷史學科論文參考范文10-26
歷史學簡歷范文10-26
歷史學個人簡歷10-26
勿忘歷史學生征文12-08
歷史學習培訓心得09-22
歷史學科個人總結12-29
歷史學專業(yè)實習鑒定10-26
歷史學科工作總結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