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廣播民俗文化推廣策略論文
【摘要】民俗文化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流傳,是現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推動中華文明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源泉力量。本文以陜西省民俗文化為研究立足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陜西農村廣播的民俗文化為案例研究對象,通過調研和分析陜西農村廣播的民俗文化現狀和傳播效果,發(fā)現其在傳播和推廣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推廣策略,從而為陜西省農村廣播民俗文化的市場推廣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促進陜西省民俗文化的整體發(fā)展。
【關鍵詞】陜西。晦r村廣播;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
1引言
民俗是一個國家的不同民族不斷創(chuàng)造、沉淀、流傳的生活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而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的民俗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流傳,是現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推動中華文明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源泉力量。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現代文化的不斷傳播發(fā)展,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生存環(huán)境和空間正在被日益擠壓,社會大眾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態(tài)度逐漸變得冷淡,甚至是漠視,F代傳媒的普及與發(fā)展使得人們每天被各種文化包圍,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以網絡為首的“快餐文化”被宣傳的鋪天蓋地,人們被一波又一波的“韓流文化”、“好萊塢文化”等華而不實的文化充斥,造成傳統(tǒng)的主流價值觀逐漸被人們淡忘,民俗文化也就慢慢成為了社會非主流文化和邊緣文化,民俗文化的傳承新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
2陜西省民俗文化推廣存在的問題分析
陜西農村廣播從開播至今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作為全國第一家面向農村和農民的廣播平臺,定位精準、內容真實豐富和服務性較強,有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同樣也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陜西農村廣播現階段在傳播和推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2.1頻道覆蓋率不高
由于陜西省地理環(huán)境的客觀影響,造成陜西農村廣播900波千赫的發(fā)射功率受到了極大限制,目前陜西農村廣播的覆蓋范圍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qū),而陜西南部和北部等大部分地區(qū)都無法收到陜西農村廣播頻道。陜西作為一個農業(yè)大省,同時各地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必須實現陜西農村廣播的大范圍覆蓋,從而一方面幫助農民及時了解農業(yè)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地優(yōu)秀民俗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2.2節(jié)目類型和內容單一
陜西農村廣播定位明確,受眾人群主要針對農村和農民,但是缺乏對受眾群體的進一步細分,忽視了年齡段和性別等因素的考慮,從而導致了陜西農村廣播節(jié)目類型和內容過于單一。從上述對陜西農村廣播民俗節(jié)目統(tǒng)計分析可知,陜西農村廣播節(jié)目類型主要都是農業(yè)信息和戲曲類節(jié)目,這部分受眾群體明顯是年齡偏大的中老年農民群眾,而無法吸引到年輕一代和女性聽眾,導致陜西農村廣播近年來在受眾群體和反饋信息上直線下降。
2.3醫(yī)療廣告節(jié)目過多
廣告對于任何一種媒介的發(fā)展都是極其重要的,醫(yī)療廣告一直是廣播節(jié)目“特色”之一,陜西農村廣播頻道也不例外,節(jié)目的發(fā)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但是如果在節(jié)目中過多地播出廣告而占用節(jié)目時間,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喪失節(jié)目特色。因此,合理、真實和適度地插入廣早是廣播媒介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一旦失去,將會嚴重影響到受眾群體和自身發(fā)展。
2.4節(jié)目播出時間不合理
陜西農村廣播定位農村和農民,而農村人民生活時間安排和城市人群是完全不同的,城市人群收聽廣播的時間主要是早晨上班和下午下班兩個時間段,但是農村人民生活時間上更加貼近自然,講究日出而作和日落而出。因此,陜西農村廣播在播出時間上要更加貼近農村人民的生活習慣。
3陜西省民俗文化傳播與推廣策略
3.1加強受眾群體的全面性
覆蓋率低一直是陜西省農村廣播急需解決的問題。陜西省地理差距環(huán)境大,關中與關外、陜北與陜南,風土人情和農村廣播差別很大,如果不能大范圍覆蓋陜西省農村廣播受眾群體,勢必將會造成有很大一部分群眾無法吸收到陜西省農村廣播;其次也就造成部分地區(qū)的農村廣播無法向外傳播和推廣。因此,加強陜西省農村廣播受眾群體全面性覆蓋是通過各種媒介推廣陜西省民俗文化的首要任務。
3.2注重受眾群體的特殊性需求
民俗文化都是通過各種媒介進行推廣與傳播,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媒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受眾群體的特殊性。目前,除了網絡傳播外,大部分受眾群體都集中在廣大農村地區(qū)。民俗文化在現如今各種文化的沖擊下,生存土壤和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很多民俗文化,例如:秦腔、剪紙、社火和廟會等,都集中在農村地區(qū)。因此,陜西省農村廣播定位農村和農民,傳播民俗文化,從受眾群體和節(jié)目特性上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只要陜西省農村廣播滿足農村人民的需求,傳播優(yōu)秀的民俗文化,那么陜西省農村廣播一定可以發(fā)展。
3.3搭建農村廣播推廣互動平臺
搭建農村廣播傳播與推廣的互動平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搭建農村廣播傳播媒介和受眾群體之間的雙向關系,二是搭建農村廣播傳播媒介和農村廣播之間的雙向關系。搭建農村廣播推廣媒介和農村廣播之間的互動平臺主要體現在傳播媒介對于農村廣播發(fā)展態(tài)勢和變遷的報道。由于傳播媒介的能動性,傳播媒介在傳播農村廣播的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的直接干預或者影響到農村廣播本質的價值觀和行為。因此,傳播媒介在選擇傳播和推廣方式的時候,可以考慮到受眾群體的接受性,從而幫助受眾群體從多方面了解到農村廣播及其內涵,這樣可以創(chuàng)造出農村廣播傳播交流的可能性。
3.4增強農村廣播傳播活力
現如今,大眾媒介對于民俗的傳播和推廣,一方面很多農村廣播得到了大范圍和快速傳播,幫助農村廣播發(fā)展;另一方面這種快速傳播也引起了擔憂,認為這種快速傳播會影響到農村廣播的自然發(fā)展。在大眾媒介的影響,將會使得優(yōu)秀的農村廣播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傳承。此外,通過大眾媒介渠道構造全新的農村廣播內容,這些全新的農村廣播內容通過大眾媒介功能去慢慢引導受眾群體。因此,大眾媒介具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農村廣播的能力,這種能力將會幫助農村廣播發(fā)展,增強農村廣播傳播的活力,將會促進農村廣播更好地傳承。
參考文獻
[1]王平.社會轉型期陜西民俗文化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J].陜西師范學院學報.2015,30(6):74-76.
[2]李莉.陜西省民俗文化農科節(jié)目與農民互動作用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4,25(2):67-70.
【農村廣播民俗文化推廣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雙十一的營銷推廣策略方案通用01-11
農村推廣普通話簡報12-28
云南咖啡的市場營銷策略論文10-08
農村計劃生育分析論文11-24
畬族民俗文化10-26
推廣普通話的廣播稿08-19
推廣普通話廣播稿08-31
普通話推廣廣播稿07-08
普通話推廣廣播稿12-25
留守兒童教育策略論文(通用10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