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

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

時間:2022-10-08 09:57:05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恼撐姆段,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

  摘 要: 審美教育是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蘊含著許多美感因素,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這些美感因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對此作一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審美教育 方法

  教育是藝術,是一種美的教育。

  隨著當代教育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開展,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凸現(xiàn)出來,人們對審美教育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心和重視。

  小學語文審美化教學,就是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語文文字、努力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同時,發(fā)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通過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愉悅,情操得以陶冶,心靈得以凈化,個性得以發(fā)展,人格得以完善,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如何開展小學生的審美教育?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值得一用。

  一、發(fā)掘教材中的美元素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廣泛而深刻的美學內容,其隱含著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等多種形式。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優(yōu)美生動的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純潔高尚的審美理想。

  所有這些,都是美育的極好內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眾多的審美享受。

  高山流水、朝霞彩虹,花鳥草蟲,可以從自然景物的形、色、音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體驗。

  二、啟發(fā)思維,體會意境美

  作品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諧統(tǒng)一。

  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進行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體會,不可強行灌輸。

  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之后,弄清作者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

  想一想:大年夜富人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呢?學生通過想象,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富家子弟此時此刻正在家長的帶領下,烤著溫暖的火爐,嘗著噴香的烤鵝,在美麗的圣誕樹下盡情地享樂的情景。

  這時學生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兩幅圖景:一幅是富家子弟的享樂圖,另一幅是小女孩被凍死的悲慘圖。

  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到社會實在是貧富不均,從而體會出作者對窮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的哀怨,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三、激發(fā)想象,挖掘內在美

  想象與美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小學生思維活躍,正處在發(fā)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教師應該因勢利導,經(jīng)常選擇教材所描繪的含有想象余地的部分,適時、準確、恰當?shù)亟沂境鰜,激發(fā)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從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觀念。

  如在教學《赤壁之戰(zhàn)》后,可問學生大戰(zhàn)結束后,周瑜在慶功會上會怎樣向將士總結取勝的原因?同樣,曹操肯定也會總結這次失敗的教訓。

  請學生們想象一下,他們倆會怎樣向部下作總結?通過學生的想象發(fā)言,可將雙方成敗的原因分析得一清二楚,既深挖了教材內容,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使其對于美的感受不斷加深。

  四、師生互動探究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語文教學中,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響。

  可以把智能層次不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共同合作,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探究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教學《看月食》一文。

  課文最后說:“不是天狗吃了月亮,而是地球擋住了月亮。”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別扮演妹妹和奶奶的角色,讓學生分角色討論、辯論,把月食這一自然現(xiàn)象以及月食的景色告訴奶奶。

  這樣的方式因為學生有充分的心靈自由,所以興趣倍增,躍躍欲試,進而學生既掌握了月食的知識,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月食天空的美景。

  五、積極評價享受美

  心理學家湯姆斯(S.Tomkins)認為,人類活動的內驅力的信號需要一種放大的媒介,才能激發(fā)人行動,而起這種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

  “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情感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知識以及在課堂中感受美的情緒。

  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寫漓江水很美”的一段時,筆者曾有意識地指名要求一位發(fā)言較少的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在他完成朗讀之后,就這樣對他進行了積極性的評價:“從你的朗讀中,讓我和一部分同學感受到了漓江‘靜’的特點。

  如果你的聲音再高一點,那你一定會把我們全班同學都帶到漓江之上,讓我們蕩著小舟與你一起享受漓江的美景。”接著再讓這位學生朗讀該段,結果他的聲調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這樣既讓學生感受了漓江的美,也讓學生從心靈深處享受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教師積極評價的愉悅。

  語文教學的審美化應包括語文教學內容的審美化和語文教學過程的審美化兩個方面,而教學過程的審美化既包括外顯的教學過程審美化,也包括內隱的教學過程審美化。

  其中外顯的教學過程審美化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態(tài)美、板書美,師生的語言美、朗讀美等方面,內隱的教學過程審美化則體現(xiàn)在教學中和諧的人際關系、自由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課堂氛圍、師生愉悅的情緒體驗等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外顯的東西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內隱的東西則較難把握,它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合理地調整、選擇、安排已有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

  比之外顯的審美化,內隱的審美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更為內在、深遠的。

  在小語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表面化的審美教育,也不是使學生簡單地認識美丑、分辨美丑(美丑有時只被當作善惡的同義語,成了思想教育的延伸),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審美的態(tài)度、情感和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演幾個劇,加幾幅畫或一些音樂手段,而是一種整體的美,一種境界。

  教師有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之感,學生則如坐春風,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這才是審美教育的內在精神。

  語文審美教育是一種愉悅和自由的境界,是一種目的、過程、狀態(tài)與結果的和諧,從這個角度上說,它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參考文獻:

  [1]邊霞.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南京師大學報,2001.2.

  [2]劉華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江西教育,2006.3B.

  [3]周曉兵.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審美教育應有的四步曲.文教資料,2006.4,(中).

【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10-26

小學數(shù)學教育審美教育初探10-26

審美教育的小學音樂的論文10-09

小學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10-08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思考論文10-09

職業(yè)中學語文課文中自然美的審美教育論文范文10-12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0-09

關于小學語文中教育創(chuàng)新的論文10-11

高職美術審美教育論文10-08

數(shù)學的美與數(shù)學審美教育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