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行政管理革新之善治論文
一、轉變政府管理理念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簡單的說,善治要達到的目標是政府和公民對社會治理都滿意。要想走善治之路,首先就要轉變政府的管理理念。
。ㄒ唬┓ㄖ握砟。法治是善治的基礎。法治政府的基本意義是,法律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最高準則,所有政府官員和公民必須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政府的目標就是通過規(guī)范公民的行為繼而達到保護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ǘ┓⻊照砟。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是為公眾服務的,同時要受到公眾監(jiān)督。因此,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就要樹立服務型政府理念,進一步調整和規(guī)范政府各部門的職能,使其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ㄈ┴熑握砟。權力行使者行使社會公共權力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明確權力和責任的界定是法律來確定的。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恰當分配各種權力。公職人員和管理機構的責任是衡量善治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標。通常來說,管理機構和管理者的責任性越大,表明其善治的程度越高。
。ㄋ模┙洕砟。經濟學基本觀點認為人們應該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政府行政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善治的特征之一就是要用盡可能低的治理成本為公眾獲取最大的公共利益。經濟政府就是要政府部門樹立行政成本意識,節(jié)約行政管理成本,避免決策失誤所導致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以為公眾謀求更大利益。
二、有中國特色的善治之路
中國要想擺脫公共管理低效能的現狀,就應該將治理的精髓與中國行政的特質有機結合起來,重塑政府角色,重建社會信仰,通過政府與公民雙向良性互動,建立“信、望、效、愛”的公民社會,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善治之路,來回應這個時代的挑戰(zhàn)。
。ㄒ唬┲厮苷巧亟ㄉ鐣叛鲆恢币詠,我國政府管理者與公眾都有“全能政府情節(jié)”。以前我們也一直在力圖構建全能型政府。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尤其是當前我國社會進入轉型期,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已經受到政府能力有限性的制約。面對現實存在的矛盾、壓力、挑戰(zhàn)和沖擊,全能政府的運行步履不順,困難重重。因此,轉變政府職能,重塑政府角色勢在必行。十六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這告訴我們,除了法治之外,道德在治理國家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合法性的基礎上重新新的的社會信仰是必須的。就中國地方行政改革的實踐經驗,以和諧社會為主導觀念,地方政府可嘗試建立該地方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地方公眾核心價值觀、公務員隊伍核心價值觀和領導干部隊伍核心價值觀,以建立具有其地方特色的區(qū)域社會信仰。諸如山西省太原市的“三個核心價值觀”理念,就是建立了和諧社會下的區(qū)域社會信仰。太原市市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太原市市民踐行“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這就是通過政府與公民的雙向互動,共同踐行該城市的核心價值觀,以達到和諧社會的目的。
。ǘ┙ⅰ靶、望、效、愛”的公民社會信,謂之誠信。作為社會誠信的主體,政府管理者和公眾都應該有誠信。通常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不誠信行為往往能夠得逞。為了杜絕政府不誠信的現象發(fā)生,基點在于政治信息的合理公開度。諸如政策制定、政策實施、公共開支等政治信息,公民都有權獲得。政府還應將重點放在住房、物價、醫(yī)療、教育、就業(yè)等與公眾利益相關度高的民生內容上,公開行政收支細目。政治信息的合理透明化是公眾對政府公共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在政府誠信的表率作用下,公眾誠信自是必然。望,謂之公眾期望。即公眾的理想政府形象。公眾期望的前提是政府誠信。這也是公眾支持政府的精神源泉。就我國國情來說,公眾對政府的期望還是處于較高水平的。在百姓眼里,從善如流、知錯即改的政府形象是積極的、可接受的。在民眾訴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政府的回應能力已經成為檢驗其執(zhí)政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善治還要求政府應當定期主動地向公民征詢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這是是政府責任的延伸。效,謂之政府行政效能高。主要包括政府行政效率高和政府行政行為效果好。當前階段,我國政府已經樹立提高行政效率的觀念,但是我們要同時固化質量意識,以政府行政服務能力為基點,追求政府服務效果優(yōu)化。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除了強化觀念外,可改革和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以切實提高為公眾服務的效率和能力。愛,謂之友愛的社會精神。中國歷來已久講究人情世故,打造充滿友愛的社會精神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是符合社會良性發(fā)展要求的,是公眾期盼的社會精神主流。在友愛的社會精神下,公眾幸福滿意度會極大提升。
。ㄈ┨岣吖竦恼螀⑴c性,實現政府和民眾的雙向良性互動就當前中國行政改革來說,要實現政府和民眾的雙向互動,首先要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如何能夠充分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參政議政熱情,建立動力促進機制是基礎。要使得人民群眾從被動式參政議政方式轉變?yōu)橹鲃邮絽⑴c,就是要保證人民群眾為了維護其權益能夠想說話、愿說話、敢說話、能說話。動力機制的根本點是民生問題。對于動力機制,宣傳是第一位的,就是要對政府官員進行教育、灌輸、培養(yǎng),對公民進行啟蒙、引導。
三、結語
行政管理轉型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運動式改革顯然不合時宜,我們需要的是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多層次全方位的改革。改革的途徑設計應遵循兩條基本的邏輯:目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前者意在建立起政府的責任機制,后者意在建立起政府的效率機制,當然,兩者的區(qū)分并非絕對,它們是相關的、兼容的。同時,我們要明確,善治之路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行政管理革新之善治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英語革新成果分析論文10-11
關于思想政育與行政管理之關系的研究論文10-10
文化產業(yè)管理體制的革新論文10-10
化學工程工藝實習革新論文10-09
淺談醫(yī)學護理微生物教學革新的論文10-09
工商管理培養(yǎng)方案革新形式論文10-09
淺析高職院校學前美術教育的革新論文10-09
探討計算機英語教學的革新有關論文10-11
證券上市法律管理制度革新論文10-13